标杆考察游学网提供参观阿里巴巴考察华为参访腾讯考察京东参观小米等标杆企业商务考察系列活动、免费为企业量身订做解决方案、我们专注标杆学习19年!
标杆考察游学网 > 标杆资讯 > 30年大限将至?任正非6个月内3次听取战略预备队汇报并做重要讲话

30年大限将至?任正非6个月内3次听取战略预备队汇报并做重要讲话

作者:高老师  来源:标杆考察游学网  发布时间:2020-03-31 15:22  浏览量:

任正非:“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组织结构改革,我们也需要两万营团干部啊,当然希望一万是将军。”

 

建立这样一个战略预备队,是因为任正非感觉华为创业至今30年了,时间上到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

另外,时代在改变,互联网的渗透,让华为制订了组织结构变革的目标:以管理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的战略。

而完成这一转变,就必须要有更多综合才能,能征善战的将军和士兵。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些小型、局部,直接面对市场的战役中获得胜利。

如何建设“战略预备队”?

口号: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这个口号很淳朴,又很直接。其实,这个社会的运转,直白一点就是利益驱动屁股。华为这么多年的发展,任正非曾总结一句话:分赃分的好。

这个战略预备队就是要选拔一批少将、中校、二等兵,然后培训、比武后,再将他们投放到前线,去感受炮火,积累经验。经过炮火的洗礼、磨练后,就有人能成为“将军”。

因此,在选拔中就要从优秀的员工中选拔。任正非提出了“每年排在前25%优秀的人员进战略预备队”。

另外,有些海外市场无法继续拓展了,有些产品线要砍掉,这些人可以进战略预备队做缓冲。因为他们都在前线打过仗,有技术,有经验,所以也是公司的财富不能退掉。

但是他们进了战略预备队后,就必须要接受考核,建立淘汰机制,把落后的淘汰掉。

任正非说:“历史就是无情的。谁也不能确保我们的胜利,就不能确保每个人的幸运。”

““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的平衡”。胜利的基础,就是谁能打下“上甘岭”,就优先选择谁。”

通过竞争、考核,让战略预备队成员相互比拼,减少惰性。同时,把战略预备队员送到前线,也会刺激前线的将士,让他们更加努力战斗,不努力很快有人替换你。

这其实就是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员工的危机感,减少惰性、公司政治等大企业病的产生。任正非说,这叫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增强优秀干部、专家的循环赋能。

如何平衡压力与奖励?

“战略预备队”必须要实施高压政策,只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迸发能量。华为一直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任正非习惯说“攻打上甘岭”“多产粮食”。

在“战略预备队”也需要有考核标准,那就是学员的学习、理解成果。

但是任正非很善于挖掘人性,那就是利益。所以他还一直强调“战略预备队的诱饵是升官发财”。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进战略预备队。

甚至还提出,由于战略预备队新兵去战场上可能没法真刀战枪的战斗,所以奖金拿不到,那就适当的提高下职级的工资,让他们看到“升官发财的希望”。

而对于那些“老红军”,没法上"航母"上参与新式的战争,也要看到他们曾经做的付出和贡献,让他们也不愁后续的生活。

这也给企业家们很多启发,品味人性才能驾驭员工。人性是什么?直接的利益、尊重以及兜底的政策。

永远的高压和压榨,永远摸不到的“梅子”,其实都是“耍猴”,也是企业不诚实的表现,员工自然也不会真诚的付出。

任正非已经认识到,未来的战争是“班长作战”“小团队作战”,因此华为需要更多的将军、更多优秀的士兵,而不是此前的“螺丝钉”。

同时,30年来,企业已经发展的很大,面临大企业病,拥有许多无法应对新战争的“老兵”,以及混吃混喝的“虾兵”,必须进行干部队伍的重塑,清理掉这些负担,减少大企业病的危害,华为才能继续前行。

“战略预备队”是一个培养将军、优秀士兵的学校,也是一个淘汰不合格员工的筛子。在人力资源与市场中间加一个加油间、缓冲带、滤网,这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学习。

未来一定是直面市场的战争,一定需要跨界的将士,而这些人则需要千锤百炼,需要培育和筛选。

以下是任正非关于战略预备队半年来的三篇讲话,短短6个月里,任正非3次听取战略预备队建设汇报,并做重要讲话。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7】029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高研班和战略预备队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7年2月24日

 

 

前几年,公司组织学习哲学,目的是给板结的“土壤”松土。人力资源改革,架构设计就要有哲学,并且需要员工理解。沙漠里能种出郁金香吗?不可能做到。黑土地是要经过几千年才形成的,松软、保墒的黑土地才能种出郁金香。今天我们开始理解,中国的“洋务运动”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在半封闭、半殖民地的愚昧落后基础上,创新不可再生,不可持续;而西方工业革命,因为先有大量的哲学、文艺、音乐、绘画……等艺术将土壤耕耘松了,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起来,所以取得了成功。

 

现在公司的“土壤”应该比较松软了,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理解公司政策的。即使外界炒作风吹草动,公司内部依然有序,说明我们已经有基础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

 

一、未来高研班应为人力资源改革服务,围绕目标开放讨论,解决思想基础问题。

 

第一,对于高研班教学,我们不是要去组织编写一本教材,最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大提纲。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列出资料的清单目录,学员也可以自己上网搜索。然后分组讨论,各组讨论的内容不同,那就是生动活泼。我们不能保证人人学得一模一样,也不能保证人人都得到一模一样的培养,获得一模一样的结果,运气是有的,也许碰上你了。华为贯彻选拔制,不是培养制,不要过分强调公平。如果过分强调“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泯灭了创造性。

 

第二,HRC结合人力资源中长期战略,每隔一段时间,提出一个面向人力资源变革的主题,围绕这个目标,组织高研班学员开放讨论。哲学是为改革铺垫,人力资源要改革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我们把痛苦的部分先拿来辩论、震荡,就减少改革时的障碍。

 

比如,面向2017年和未来的大人力资源改革,公司业务如何运营,人才结构、分配激励机制、组织边界如何适应未来战略,如何改革,如何衔接?围绕共同价值进行研讨,如何正确定级,如何正确核算和发放奖金?17、18、19级的员工职级是否可以公开,以后是否逐步公开?个人总结公开、组织评议公开……。同一职级的新入职员工和老员工能否有所区别,人力资源如何做出累积贡献和突出贡献之间的价值分配?……这些都是难题。

 

又如,现阶段人力资源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我们总担忧员工囤积在发达地区,而现在担心的是艰苦地区的员工不愿意回来,因为从艰苦地区回到机关和发达地区,能否适应“航母”时代,能否追上队伍,不被淘汰。这都是问题。“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的资格审查如何应用,从艰苦地区也不是可以直接进入机关与发达地区的,也要经过必要的上岗考试。我发现大多数机关干部连文牍都不懂。这就是训战结合、以考促训。如果资格审查没有通过,即使考得好也不能被提拔。从现在起要强调干部的直接基层实践经验

 

二、以金一南将军三个讲座视频为中心,认真学习美军改革。

 

大家要理解人力资源未来产生的变革,这就是我们的哲学。金一南将军的三个讲座视频,清晰解析了美国军队改革。美国军队改革既有哲学,又有方法论。我们应该通过这三个视频,认真学习美军改革,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组织建设体系。这几年我们的人力资源改革模模糊糊的,意外与美军改革同方向,听了金一南将军的解析后,人力资源的制度和政策开始逐渐系统化了。

 

比如,我们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首先看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资格审查作为任职资格的第一个台阶,这应该是科学的。通过资格审查后,再比能力。如果能力强的人员没能通过资格审查,提拔要慢。现在华为公司仍是“学生型”组织,能力还是作为任职资格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显然在机关、发达地区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强的,在艰苦地区爬冰卧雪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弱的,而能力强的人永远都有机会。如果我们不把“上过战场……”资格作为重要因素来称重,大家都不愿意上战场了。当然,也不一定必须强调“受过伤”,万一他给自己“开一枪”,也没有必要。

 

三、哲学主要是针对领袖培养,绝大多数人员更强调训战结合。

 

我们不指望公司所有人在哲学上都明白,对于三个纲要,应该是自发学习,而不是强迫性学习。因为三个纲要难学,虽然发行了几十万册,但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浅尝辄止,公司内真正读完的人应该不到1%。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能理解的人悟出“道”就成为领袖;领悟不出“道”就是战士,应该上战场冲锋去,然后给予及时激励。

 

所以未来要有所区分,对于不同阶段的人员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哲学主要是针对一定职级以上人员作为领袖培养,而绝大多数人更多强调训战结合。比如,2017年试点合同在代表处审结,是中级干部训战结合的主要内容。18-19级是合同审结的主要骨干,做出成绩后,有机会升到21-22级,再去学习哲学。当然,个人也可以有自愿选班的权力,参加训战结合或者学习哲学,都算学过了。但是干部评价考核,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我出差很多代表处时,发现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站点长什么样。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了哲学也没用。

 

另外,每个人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要求公司每个人都“之”字型成长,只有特别优秀、卓有贡献的,才需要“之”字型成长

 

四、战略预备队要通过制定路标来牵引队员,将来选拔高级干部要求具备项目端到端的成长经历。

 

战略预备队“入队快、出队快、升官慢”,对于需要重返研发的最优秀干部,出队标准应该是完成项目端到端的训练,从出现机会到获取合同、交付、维护等。希望他们能获得端到端的实践经验,否则将来做领袖,考虑问题还是会片面。“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我的意思就是要出“霸王”,没有“上过战场、开过枪的人……”是不可能做主官的。战略预备队要制定一个端到端成长经历的路标,将来我们通过这个路标去选拔高级干部。当然,“端到端”是最高标准,可能有些队员只走到一半路,也承认这个任职资格,只是将来提升会受到限制。

 

人力资源要有清晰定位,用政策来牵引,不同阶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选拔标准。把各种类别标准、选拔场景都做出来,自然有人去对标,找到自己成长的路线。比如,制定场景师标准,产生更多的研发场景师、合同场景师、工程概算师、项目精算师、大厨师……。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全公开

二○一七年三月十三日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6】098号     签发人:任正非

人力资源政策要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战略预备队指导委员会在听取汇报时的讲话

2016年12月5日

 

2016年11月30日,战略预备总队就整体业务架构以及部分场景和专业分队的定位与规划进行了汇报,明确继续聚焦主航道为客户创造价值;人力资源政策要朝着熵减方向发展;持续地研究“一国一制”考核方案,继续优化现有的获取分享制;管理朝着简单、及时、准确方向优化。

 

战略预备队要实现员工的能力转换,以及战略目标建构能力的提升。战略预备队主要目标是激活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干部、专家。通过训战管理,提高作战能力;战略预备队是个能力中心,作战的指挥决策权还是在一线;队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仍然是由HR及其授权机构管辖。这样预备队就能有序的配合,不冲突、不撕裂。

 

训战目的是提高作战队伍的意志和能力,改善机关服务支持的水平,提升争夺大市场机会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交付人,推动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的形成。这次研发抽调的两千高级专家及干部与熟悉场景的数千将士一同轮训后走上战场,拧成一股绳,迎接这网络转型的战略机会,十分重要。

 

传统增量市场仍然要覆盖大机会国家、大机会市场。小国及艰苦国家应以合理的市场份额、合理利润为考核目标,不要去穿上销售收入的“红舞鞋”。市场占有率过高未必是好事。有些国家三个运营商都占了,市场是零和游戏,总有运营商会被挤垮,你英雄去救美,TOP3低价了,就会把TOP1、TOP2的价格全拖垮。

 

一、关于训战场景选择。

 

战略场景规划要来自公司的战略规划,训战的场景和战场选点都不要铺得太多,积累经验后可以再扩张,要高水平的训练一批优秀队伍走出战场。战场选点由各分队长负责。从各机关抽调的干部、专家应该对参加什么场景的训战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进入哪个场景。作战要聚焦,培训不聚焦,允许各种思维出现。

 

训战的四组一队,任何一个组都必须要有当地熟悉场景的人员参与,跟着同步训练。否则只是机关专家,就会是“空军司令”在天上,不接地气。

 

各部门的循环赋能、干部的循环流动千万不能停,停下来就沉淀了,就不可能适应未来新的作战。预备队方式的漩涡越旋越大,把该卷进来的都激活一下。这种流动有利熵减,使公司不出现超稳态惰性。

 

这么大的一次组织换血,这两千多名高级专家和干部作为种子,会激活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的活力。同时,一定要把外籍员工卷进来,避免出现新的知识鸿沟,代表处的本地员工也要参与循环赋能。翻译部作为二线作战团队,扩招翻译,组建翻译连,背上同声翻译设备,一同走上战场,让外籍员工也理解高端的解决方案。不然会形成两张皮,缺乏整体战斗力,会像成吉思汗一样被铲除掉。

 

机关干部和国内研究所干部、专家要逐步地参加循环参战,在循环流动中成长起来,国内研究所一定级别以上的专家、干部,三年必须有半年参加基层实践,取得成功经历。秦淮河边的温柔之乡成长不起世界的领袖来。还要限定某个级别以上的高级干部,一定要具备项目全流程的经验,在没有项目的混沌中厮杀出一个项目来,从项目的跟踪、发生、获得、交付到服务,全流程贯通,否则将来就是一批软兵。

 

二、战略预备队要以考促训,在实战结果中鉴定队员的实战能力。

除这两千名高级专家和干部外,各部门要允许有贡献的员工通过自荐形式对自身的业绩事迹进行描述,然后找三个推荐人签字,放到网上证明事迹真实性,由预备队资格审核后就可以决定是否入队,要允许越过基层主管选拔;对于一些直接作战成功的项目人员,不需要通过层层关系也应该可以直接收归过来。

 

推荐过关后,要考试,以考促训。你是英雄,不具备一些各分队的基本要求,你就跟不上队伍,英雄必需在入队之前完成自学,来队是接受考核来了。考试完全靠自学,看你能不能够承受,别指望别人给你浇水。不能因为曾经做过贡献,就自然培养你上航母。

 

预备队在作战中作出成绩的,要给以鉴定,鉴定一定要有水平。第一,不是对人做全面鉴定,而是突出这个人在训战中的情况,评价他能在什么方面有什么用。鉴定要清晰地说明这个人,能让我们凭鉴定就能用人。第二,我们现在很容易识别有功的员工,但对尚未成长起来的苗子,基本上还没有能力识别。人力资源资格管理的预备队,也背上背包,一边参战,一边拿着小本本作记录,在实地、实战中摸索总结实践中鉴定人员能力的方法。

 

准备回研发的人要多参加交付分队,因为交付实际接触着的问题,可以推动研发的进步,这样就会体会到研发和交付的关系,有些人就能回去研发做负责人。关于预备队员对研发的回流要在流程中标注出来,要有回流机制,以此促进研发能力的提升。

 

战略预备总队每半年向指委会做一次述职汇报。

 

小结:华为公司不能像部分西方公司一样,在温柔乡中葬送了我们28年的奋斗。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要看到我们未来的艰难性,从这个出发我们要构建未来胜利的基础。一定要充分理解训战的意义。循环不能终止,训战也不能终止,超稳定状态一定是毁灭华为的重要问题,不是别人打垮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打垮了自己。

 

三、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期望与要求。

 

同意后续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的总体期望和要求如下: 

 

1、(徐直军)战略预备队不对项目直接作战结果负责,只对能力的提升、转化承担责任。将来对战略预备队的评估,就是看公司的业务是否向前走,能力是否跟得上客户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当业务来了,我们的能力自然跟上了,那就是伟大的胜利。

 

2、(郭平)战略预备队的职责有两个,一个是要交付人、训战人,使我们能适应未来的机会,不在机会面前变成叶公。第二个是要利用我们各自的影响力推动横向的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形成。

 

3、(胡厚崑)战略预备队的核心使命是要帮助整个集团完成知识的换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做这件事。和西方国家的裁人招人相比,我们采取的是相对改良的方式,因此预备队最终要成为一个长效的机制,要跟业务相结合,跟人力资源的运行相结合,目前方案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最后提醒是,要长效,就要抓住核心的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该简化的尽可能简化。

 

4、这次述职挺好。

 

第一,战略预备队是一个长效机制,不只是三年,过程中内容可能会不断变化,但这种循环赋能的机制是永生的。西方的大裁员缺少继承性,我们是在继承性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前进,循环赋能实际上就是在改造我们的队伍。

 

第二,要简化,培训不强调对人的公平性,每期只拣重要的指点,机遇就是机遇,谁碰上就碰上了。培训也不要面面俱到,只培养成功的关键点,剩下的靠自学去。不是靠浇水就能成为将军,而是要流动。训战不需要保密的都开放,让全体员工都能进步。

 

第三,战略预备队没有收益考核指标,不要背上不该背的包袱,西点军校不对二战胜利负责。预备队就是提交能力提交转换,收益管理就是看华为公司的粮食是否产多了,客户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客户是不是成功了。

 

台风形成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气旋,战略预备队就是这个小漩涡,漩涡越变越大,就把整个公司盘活了。这个大漩涡漩的时候,一定要让新血液快点进来,快点晋升,要大胆选拔年轻将领。华为公司一定要培养优秀将领,要排除一切障碍,就是让英雄儿女成长。

 

很高兴这次述职每个地方都找到了落脚点,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想办法扎根下来,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全公开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6】085号   签发人:任正非

公司必须持续不断的、永恒的促进组织血液流动,增强优秀干部、专家的循环赋能

——任总在战略预备队建设汇报的讲话

2016年8月15日

 

 

一、华为公司想不死,就要新生,要增强组织的血液循环,给优秀干部专家赋予新能量,然后走上战场、承前启后,英勇奋斗。战略预备队是最重要的转换中介。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们三十年大限快到了。华为公司想不死就得新生,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所有一切都要变化。如果不变化,肯定不行。如果我们抛弃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这是断层,历史证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经验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们通过变化,赋予新能量,承前启后,传帮带,使新的东西成长起来。

 

第一,战略预备队是最重要的转换中介,我们要高度重视战略预备队的建设,我建议成立战略预备队指导委员会。我可以担任指导员,三个轮值CEO作委员,李杰也是委员,和华大一样的作法。工作直接向我汇报。华大是教学交付平台;战略预备队是能力交付平台;HR是任职交付平台,是互相协同的。

 

战略预备队整个体系不只是市场,也包括研发、财经、管理、供应……等所有体系。要有效运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我们要转换,把优秀的干部组织输送出来,进行面向未来的训战结合,建立适应作战方法的能力,把他们再送到一线,要重新参加作战。

 

第二,未来我们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大量网络服务问题,这是不是改朝换代?即使改朝换代也不能随便抛弃老员工,他们有资历、有资格。如果光有知识,没资历、没经验,能领导得了这个组织吗?领导不了。所以战略预备队就是要在业务转折过程中,“转人磨芯”,磨砺人、转换人、筛选人,经过训战仍跟不上公司发展的人就扬弃了,跟得上的人就升官了。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每个人成功,不是对每个人负无限责任,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进步。要实现未来新的一代改朝换代,要看到预备队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三,战略预备队聚焦未来公司新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主要目的是结构改革。

 

你们上网去看一看华北大学,因为解放战争胜利太快了,为了接管全中国,毛泽东集中了两万营团干部在石家庄建立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是辛亥革命元老,副校长是成仿吾、林伯渠,他们都是后来的国家领导人,很厉害的。这些营团干部完成训练就分配工作,接管全中国。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组织结构改革,我们也需要两万营团干部啊,当然希望一万是将军。

 

二、战略预备队要让组织换血,加强血液循环流动,这就延缓我们公司垮台的过程。

 

我们的队伍永远要有新生的血液往前冲,而不能干部流动板结化,干部结构老化,新生血液包括我们这些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能保持持续学习能力和意愿的各级高级主官与专家。战略预备队人员有几个来源:第一,我们选拔每年排在前25%优秀的人员进战略预备队,就告诉他们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们就写“升官发财请来战略预备队”,这样我们就会吸引一批优秀的种子进来;第二,现在国际风波如此激烈,一旦出现风险国家,我们收缩要有预案。出现风险的国家裁员,不要让地区部再塞到哪个地方分配,可以全部转到战略预备队里。如果还留在那个地方,就是打消耗战,与其这样不如充点电更好。第三,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关闭一些产品开发组织,这些人也是人才,就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找机会和找方向。

 

我们要在预备队中,通过一轮轮的筛选,选拔出其中最好的人。少将、中校、二等兵,选拔时都作为优秀人员过滤进来,这几个人空投到一线作战,二等兵和上将一起作战,二等兵可能作上将的助手,打完仗后能力就提升了,这就是传帮带,这就是下连当兵,重新认识实践。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二等兵,也需要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将军,到最艰苦的地方作战。没有实践,没有真正的体验,就没有实际的东西。

 

那些经过历史考验的人,希望他们转型,能像李云龙、丁伟这些人转型成功。这批人政治思想好,不能只做“螺丝钉”,我更希望他们能做“发动机”,那就要看他们的能耐了。历史就是无情的。谁也不能确保我们的胜利,就不能确保每个人的幸运。希望经过思想、意识考验的人,真正在技能上能提升起来。

 

在变化过程中,可能有批“老红军”接受不了,新军就要进去,“老红军”可以保留奋斗的利益。我们尊重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但不要忽略了“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要的平衡”。胜利的基础,就是谁能打下“上甘岭”,就优先选择谁。

 

我们大量干部不断输出到前方,有两个好处。第一个,让前方的干部有危机感,随时有人替代他,他就会努力干。第二个,给喷涌的新鲜血液一个提升的机会,换血,加强血液循环流动。加速选拔有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有综合能力的人。

 

公司这个集体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华为的血液不断在更新,这就延缓我们公司垮台的过程。战略预备队就是加速血液循环流动的组织。

 

三、战略预备队是训战赋能机构,不是干部任用的权力机构,但要对人员鉴定推荐。我们不能确保升官发财,但提供升官发财的机会。

 

战略预备队没有职位分配的权力,只是人力资源系统的重要人才供给培训的基地。

 

第一,战略预备队队员就是新军。在其中选拔培养未来的优秀种子,培养后怎么办?培养以后没有办法确保升官发财,但我给你升官发财的机会。上战场,立功去。我们要有很好的组织部门,这个组织部门要给人写档案。要写得具体点、准确点,准确评价他,在分配工作时,推荐到困难项目中去、大项目中去。我们鉴定、推荐是很重要的。战略预备队是训战赋能,不是权力机构。

 

学员录取要考试。我们不能强调把红军战士一定要培养上”航母”,但是要给红军战士被挑选上航母的机会。这样,进预备系统和不进预备系统的所有人在转型过程中都受到了洗礼。我们抓住典型学员,跟踪这个学员情况,看到机会就空投。历史赋予努力的人机会,有了这种机会,人们都争着进战略预备队。战略预备队钓鱼要有个钩,钩上放个饵,饵就是升官发财。

 

第二,战略预备队要有一些灵活预算,一部分的预算是在直接组织参战,胜利后分摊到国家,也分一点利润。战略预备队就有一点钱,挣的钱干啥呢,补到做失败的项目里去。出现危机的国家人员切入预备队,就把薪酬包和差旅费预算资源带回来,原地区部的成本就降下来了。所以战略预备队不用增加庞大的预算。

 

第三,在队、不在队的都是公司未来的接班人,不要总强调是否在队,边缘要模糊化。自学就不能成才?不是集中起来赋能才叫战略预备队,如果员工自学,我们也承认,给他支持和帮助。

 

美国是最自由化的国家,美国的思想和商业文明灿烂辉煌、五彩缤纷,像焰火一样,其实灿烂的另一个名词,就是混乱。一定要有一个主心骨、主航道,铁一样的队伍,才能使灿烂变成辉煌。但美国也有铁一样的军队,保障国家坚定的发展方向。美国名牌大学,凝聚了世界精英、灿烂的思想,若无集中度,也会耗散掉。美国军队是最遵守纪律、最自强不息的组织,大量的优秀军人,后来成为美国总统、企业家,凝聚了这些创新力量。华为公司要持续开放,也要有铁一样的力量,在岗在职的人要英勇奋斗,这就是我要建设战略预备队的核心。我们也需要一支有铁的纪律、铁的意志的队伍。

 

四、战略预备队的机制要覆盖到各个体系,通用的训练模型,不同的训练内容;要天天考试,压力大才能迸发出能量。

 

第一,战略预备队要从市场扩大到研发、流程管理、财经……各个体系,都是一个训练模型,不同的训练内容。公共训练模式都是一样的,有公共的训练平台,都得遵守,跑步落后了分就低,专业训练模式可以不一样。经过公共的熔炉冶炼后就是合金钢了。纯钢纯铁没有这么强的力量,加一点微量元素,力量就很强,让大家感受一下熔炉的氛围。

 

第二,在作战的岗位上要以结果为导向,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学习理解为导向。华为大学就是一个教学、考试的交付平台。我们在前方作战是结果面前人人平等,在培训过程中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压力大才能迸发出能量,轻飘飘怎么能培养战略预备队?

 

第三,训战结合,教学要结合现实。预备队要引导明天,但是不能跳跃太多,跳太多就不接地气了,树不能长在天上。否则一大堆都是怀抱未来理想,饿着肚子能到共产主义吗?未来都还没有战场,培训未来没必要,但是让大家知道未来是有好处的。

 

我们越来越需要更有综合能力的人挑起重担,但是综合能力的成长需要有过程,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要跨过这个边界。我们也要改革,也要有越来越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平台,至少可以用论坛的形式,吸引大家来打擂台,要活跃这个气氛。

 

五、研发每年输送2000个高中级干部、专家上前线,先到战略预备队,然后再派到前线作战去

 

研发每年输送2000人,不是直接到一线去,因为直接去,他还搞不明白。到战略预备队参加训练、项目作战,感受前方和后方之间的差别,然后再派遣,不能说枪都不会打就上战场嘛。先学会打枪,再上战场。上了战场几年以后,他们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可能走向产品解决方案,也可能走向GTS,这都是重要岗位,说不定将来就当将军了。研发要尽快把优秀的干部派出去。可能前五、六个月他们还不会干活,奖金也不会高。所以先给他们涨一下职级,升一下薪,再上战场,大家就有积极性。这些优秀人员经过二、三年的战火熏陶和考验,客户需求的理解就深化了。回来做产品线领导,接地气了。研发要大胆地换血,不然新生力量提不起来,老人也没有感受战争的硝烟,感受不到客户需求,感受不到客户体验。研发部分新员工也要先去GTS,理解什么是客户需求再回来工作。

 

渡过这轮危机,完成这一次改革,华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这次改革应该是很重要的。但是结构改革是缓慢的,大家不要急,改快了最后反而是失败。未来我们需要什么能力,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不知道。但是往前跑,我们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全公开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