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考察游学网提供参观阿里巴巴考察华为参访腾讯考察京东参观小米等标杆企业商务考察系列活动、免费为企业量身订做解决方案、我们专注标杆学习19年!
标杆考察游学网 > 标杆资讯 > 万科拜访阿里腾讯、海尔、小米 都取了啥经?

万科拜访阿里腾讯、海尔、小米 都取了啥经?

作者:高老师  来源:标杆考察游学网  发布时间:2020-08-06 14:22  浏览量:

 最近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万科总裁郁亮最近率领公司高管团一路拜访阿里、腾讯、海尔、小米等互联网公司或学习互联网操作经验。有报道称,“万科之所以拜师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很深的联系。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开始进入修正阶段,囤地捂盘这种以时间换空间、赚取暴利的模式将成过去时。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将向社会平均利润率稳步趋同。一年前,郁亮就表示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业已进入行业发展的下半场。”

参观考察阿里巴巴,请参阅:http://www.kaocha.org/newsshow/138.html

    那么,万科这一路拜访究竟都取到了啥经呢?中房网特意查找资料,对万科的这一路拜访进行了合集总结。

   平均就是死亡 : 海尔访问侧记

    1月18日上午,郁亮率领的万科集团6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在海尔文化馆的演讲厅。听张瑞敏和海尔轮值总裁周云杰,分别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

    1984年万科、海尔、联想分别在深圳,青岛和北京创立。今年,万科和海尔都30岁了。2013年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700亿和1600亿。在行前,无论是代表团团长郁亮,还是万科管理学院院长杨彦,在谈到为什么要去海尔学习时,都提到了张瑞敏的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果说行前还有人不理解,一家生产白家电的传统企业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时,几个小时的学习和参观之后,最苛刻的观众,恐怕都要感叹一下“不明觉厉”。

    海尔人口中有个“凯凯教授”,无论是张瑞敏还是周云杰,都挂在嘴边不时提起。“昨天是我们集团年会,我们把凯凯教授请来了,就是《失控》的作者。他说,所有企业都难逃一死,不会死的是生态系统。” 原来,这位被海尔人挂在嘴边的“凯凯教授”,就是近两年在中国互联网界红透半边天的Kevin Kelly。中国互联网界一般亲切的将他称呼为KK。除了凯凯教授以外,海尔还有两大类的词汇让外人摸不着头脑。一类是互联网和管理学前沿热词,“虚网平台”,“开放生态圈”,“粉丝经济”,“长尾理论”,“创客经济”,“云体验”,“云物流”,“云服务”。65岁的张瑞敏,在一半的时间里,表现地像北京车库咖啡里一位互联网创业的IT极客,正在忽悠投资人。

海尔参观考察,请参阅:http://www.kaocha.org/newsshow/124.html

    另一半时间里,张瑞敏和周云杰更熟稔地使用的语言,是除了海尔以外所有人都听不懂的内部术语。“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这是上了《哈佛商业评论》的著名案例,“二维点阵超利分享损益表”,这更让人听不懂,似乎是吸取了管理学上的“损益表”和“360评价”体系之后建立的一套海尔独创的考核体系。“按单聚散,官兵互选”,“并联平台的生态圈”,等等等等。

    张瑞敏坚称传统的科层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而在海尔内部建立了2000多个“利益共同体”,简称“利共体”,领导被称为“体长”。

    未来7年,海尔对自己的网络化战略,定位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在张瑞敏的PPT里,三个大标题之下,分别是三本书,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出的《轻足迹管理》,经济学家菲尔普斯的《大繁荣》,和《体验经济》。

    打破科层体制的官僚习气,放手发动群众,使得人人都成为“创客”。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管理学理论似乎在这些方式下都显得不适用了。这是多少年来中国的各类管理者都不懈追求的目标。

    周云杰所负责的日日顺业务,是海尔目前最自豪的增长点。“大件物流,只有海尔能做”。说到这里,周云杰一字一顿。这位从销售体系的基层成长起来的海尔高管,在海尔的服务、安装和配送体系上倾注了一辈子的心血。据说,除了顺丰、四通一达的小件物流之外,全中国的小件物流只有“两张网”。一张是苏宁,另一张是海尔。而苏宁只覆盖一二线城市,海尔则一直覆盖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在这个服务体系之上,海尔准备建立“开放平台”,不仅配送海尔的产品,甚至配送家具、装修材料,甚至其他家电企业的产品。正是因为日日顺,海尔引来了包括KKR和阿里巴巴在内的战略投资。“平台网络建起来,得到认可以后,就不会有人再做第二张网,就好像现在不会有人投资几百亿,花10年时间重现建立一个淘宝一样”。在大件物流上,海尔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未来几年将持续投入60亿。

阿里巴巴公开课,请参阅:http://www.kaocha.org/newsshow/677.html

    这是海尔?那家卖冰箱和空调的,依靠服务热情到位而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打开市场的本土企业?

    海尔的神秘之处在于,与很多用佛学和毛学管理企业的企业家相比,这家企业在理念上一直很“洋气”。无论是1980年代学习德国品质,1990年代学习日本管理,2000年以后拥抱互联网。海尔永远为中国的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体系和战略理念。张瑞敏在1个小时的演讲中,就向万科的管理人员们推荐了7本书。全是外国人写的。而另一方面,海尔却一直是中国最接地气的企业:他们服务热诚,管理严苛。在三四线城市深耕细作,甚至从一开始就不依赖苏宁国美,而坚持自建销售网络。在海尔的历史文化馆,以张瑞敏为原型的电视电影被反复播放,你能想象张瑞敏这位充满魅力的领导人,在1980年代末期横空出世时,他所代表的涣然一新,他所赢得的粉丝,他的个人魅力,和现在小米的雷军多么相似。无论从生产、销售、研发 ,还是对产品技术、质量和做工的痴迷,对生态圈,对用户体验的强调,对管理扁平化和“极致”的追求,雷军的小米和30年来的海尔,几乎没有区别。

    海尔也承认,他们的互联网转型还在路上:德鲁克说了,只要路走对了,路长一点没关系。最后,周云杰用一句话的PPT结束了本次访问“平均就是死亡”。刚刚还处在震撼教育之中的万科经理人们纷纷发出“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刚刚结束的万科年会上,集团第N次强调了“均好中提效”的战略。

海尔公开课,请参阅:http://www.kaocha.org/newsshow/742.html

【万科·小米交流记】云南白药与剪子

    2月11日上午,郁亮带着80多名万科员工、11名中城联盟的朋友赴小米取经,雷军到场给大家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分享了小米创业历程、小米商业模式特点和他对互联网思想的理解。小米的成功秘诀,此前雷军在其他场合已经完整阐述过,另有无数文章分析过,用会后郁亮的点评就是“把牌摊开来打”,所以不必在此重复,万周此文的追光灯,照到人身上。

    小米很小,所以活动组织者晓俊在下车前,再三叮嘱大家“把厚重衣物放在大巴上”,因为小米没有100人的会议室。

    当然,小的总是美好的,小米前台是一位戴眼镜的知性美女,穿过小米的办公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感觉像闯进了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青春气息洋溢。

    近一百人挤进了小米的会议室,讲台上的电脑是MacBook Air,这并不意外——雷军对苹果一向怒赞,用“美轮美奂”形容它的产品。

    暖气很足,人又多,很快温度上来了,大家脸上红扑扑的。坐在第一排等待的郁亮,下意识地去揉自己左手的伤口,那是他上周在笔架山跑步时摔的,从北京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室内,伤口会很痒。

    九点半,雷军快步走进来,白衬衣、深蓝色外套,跟前排的高管寒暄几句,直奔主题:小米过去三年半做了什么事情

    一般而言,公司史和个人史的讲述有点像:都是岁月沉淀后,用某一框架合理化的过程,所以成就难免拔高,苦涩更接近真实。技术出身的雷军很低调,用一些财务数字简要概括公司发展史,对于小米的另外7位创始人赞不绝口,但很少谈自己。到了产品介绍部分,这是他的绝对主场,手边桌子上不知什么时候摆上了红米手机、小米遥控器、小米盒子和小米移动电源,他逐个拆开包装给大家讲解,沉浸在每一个技术细节中。

    常人印象中,小米是个卖手机的公司,其实它最先做的产品是MIUI操作系统,虽然基于安卓,但“用做应用软件的方法来做操作系统”,思路有点像谷歌,在PC操作系统上打不过微软,就做一个很强的浏览器,具备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控制你的上网入口。

    讲完硬件、软件,讲电子商务。创办过卓越网的雷军谈起电子商务驾轻就熟,他说思路是全部直销,去掉所有中间环节。所以不难理解,吴军在《浪潮之巅》中认为,小米很像PC时代的戴尔;雷军又说,他的产品基本没挣钱,用户用你的产品后,将来从别的服务里面挣点钱,这又与亚马逊的模式、尤其是它做Kindle的套路如出一辙。

    最后的“互联网思想”部分,雷军围绕着一张图,展开他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核心是口碑,把用户当朋友,不要把用户当上帝;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听到这里,笔者联想起前两年有本畅销书《蓝海战略》,它像同类商业书一样,读后会让你有种智力提升的错觉。但互联网绝不是蓝海,昨晚与一位资深房地产记者讨论至深夜,他的问题是:小米等企业增长得如此之快,是不是有泡沫在里面?而今这个问题已经得解,雷军说,万科在行业内的份额不到3%,这在互联网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互联网行业第一名估计都拿了60%、70%,第二名30%,剩下的人全死光了,就是这么残酷的一个竞争领域。互联网为什么谈百分之百的增长?因为它(互联网)做什么事情都是快速反应。这些行业特点,是工业时代的王者无法接受的,也正是雷军敢于挑战董明珠的底牌。

    去年底雷军与董明珠打10亿元赌局,因为口才不好,现场吃了亏,回家后写了篇文章,下定决心要从今年开始“苦练口才”,从11号这天的活动现场看,“雷布斯”进展神速:

    谈到天猫“双十一”战绩,他说,第一名是小米,第二名是小米,第三名还是小米,令人遗憾的是(顿了一下),第四名也是小米。

    谈到运营费用,他说,小米应该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企业(顿了一下)之一,因为我没有验证过。

    看到台下大多用iPhone,雷军说,这说明小米的潜在市场很大!

    谈到腾讯,他说春节收到马化腾200块钱微信红包,但自己“就是忍着没发”。

    谈到从谷歌挖来的副总Hugo Barra,他说,“难点不在于说服他来小米,而在于说服他来北京。”全场大笑。

    当然,口才不等于只言片语的机灵,口碑的客观基础在于产品超出用户期望,口碑的主动营造得靠故事,我们已经听过的故事有小米青春版海报、“100万征集一张壁纸”等,活动现场,雷军介绍红米手机时,拆开塑封,说这个塑封都是世界一流的,富士康生产的;掀开包装盒,说它是用进口纸浆做的,因为不用进口纸浆它会掉屑,你打开以后上面全是屑;拿起充电线袋子,说用磨砂袋子装的,国内一般会搞个透明塑料袋就完了;充电线是用橡胶圈套的,国内会用一个铁丝缠住……

    你还没看到手机长什么样,就已经听到了四个小故事。这种玩法,国内某些知名同行恐怕不太适应。

     好的口才、好的故事,但还不够,雷军身上有一种“站在对方鞋子里”思考的本能,问答阶段,“我不知道跟大家讲清楚没有”、“我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是他的口头禅,他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习惯性地反思生活的细节,在别人习焉不察的生活里嗅出商机,“未来你的手机,只要到了你家门,一点门就打开了,你不需要再配门钥匙”,看台下大部分人来自深圳,他说:“最最需要做的是,在深圳的夏天,如果汽车空调能提前半小时打开,该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最痛苦的是,那个夏天的深圳,晒的贼死啊!”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当然这里文艺青年不是指堆砌辞藻,而是细腻、感性、理想主义,看雷军台上那较真的样子,除了“文艺青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形容,他对于市面上一些产品的态度,像极了《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孩子:“可是,那些产品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去过了阿里、腾讯和海尔,小米这次活动有些不一样,因为前三者从创业至今,基本上比较顺,是各自领域的常胜冠军,但雷军从金山到卓越到小米,从技术宅男成长为天使投资人,选择了一次次颠覆自己,可赞可敬。互动环节,谭华杰和笔者问的问题,都指向一个侧面:一群已经非常成功的40岁男人,自我颠覆的心理能量何在?你发现了新的机会,有了好的想法,又是靠什么抓手推动变革?

    也许是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雷军建议“不要想的太远,想的太多”,鼓励“顺势而为”,我们今天回头看雷军的自我颠覆史,“他没做成什么”比“他做成了什么”更值得探究,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金山不能变成小米?

    雷军对此的回答:

    “在15年前,1999年、2000年那时候,我非常纠结,绝不亚于今天的大家,因为我的行业已经被颠覆了,我的人都被挖走了,我们怎么样能够活下去?我过去的十多年一直在主持金山软件的互联网改造,我觉得到今天为止,才心里踏实了一点,其实互联网改造是很难的一件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因为它要颠覆自己,你没有遇到巨大的外部压力的时候,你很难颠覆自己的,你的公司很赚钱怎么颠覆自己?是颠覆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看到互联网击败一个又一个的传统企业,是因为它们太赚钱了……”

    听众收起笑声,讲台下一片肃静。

    企业能转基因吗?不妨看看摩托罗拉、柯达、诺基亚甚至微软;企业不能转基因吗?也许能,通用电气靠的是不世出的韦尔奇,大砍大杀,合纵连横;IBM虽然没有全面转基因,但它牢牢抓住“服务”免死金牌,及时止血,挡住了摩尔定律的诅咒;3M靠的是超长产品线上的强制创新、解放员工创造性……倒下的巨人如此类似,重新站起的巨人各有方法。组织转型,没有通解,只有个案。

    想起活动前一晚,做HR出身的解冻曾对大家说,他始终认为先有人后有事。这一点在小米身上得到验证,雷军说“你要找到一群有责任心,追求极致的人,然后这样的人他会自我管理,我觉得找人是最关键的事情。”。对于小米模式,网上太多“干货”、“解读”,但知易行难,互联网时代,模式没有秘密,把这些模式内化为行动的人、会自我管理的人、能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人,或许是自我颠覆的唯一抓手。

    网上一直有人争论小米更像谁,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小米的身上,有福特、戴尔、亚马逊、谷歌、微软、腾讯,当然还有苹果的影子,何必定于一尊。雷军在PC时代、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否定自己,三次赶上潮头。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

    散会后,大家对小米模式评论不一,但对雷军的价值观和个人魅力,看法却高度一致。上月万科到海尔交流,人人记住了张瑞敏那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用在雷军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参照雷氏风格,恐怕要混合成:“没有飞不上天的傻猪,只有不去追逐台风口的懒猪。”

    离开小米,回到北京万科中心,郁亮让大家分两个小组闭门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总结阶段,他先是回顾了这几个月拜访阿里、腾讯、海尔、小米四家公司的心得,转而又讲起自己2月5号跑步受伤后的经历:

   本来跑步是最安全的运动,可那天早晨我踩在水管子上摔倒,腿上受伤,手也擦伤,朋友建议去医院,我说不用,不就是皮肉伤嘛,像以前一样,回去抹点云南白药就可以了!后来回去用碘酒洗洗,抹了点云南白药,到晚上要睡觉时发现不行——腿上化脓了。跑到医院去,医生说你这个已经没法缝了,而且没法打麻药,要清创只能剪掉。没办法,只好剪掉。

    这个故事,当时笔者没听太懂,回程飞机上翻看这天记下的22页笔记,慢慢咂摸出味道来,抄录在此,希望诸位同事、同行们喜欢。至于医生剪掉伤口的详情,万周君将继续关注。

【万科-腾讯交流笔记】小马哥印象

   2013年12月9日下午,万科主要高管及员工200人到腾讯总部取经,马化腾到场给大家“科普”。作为万科学习的三个榜样之一,腾讯的经验和愿景,此前马化腾和总裁刘炽平在不同场合早已详细介绍过(见今日二条、三条),这里无需重复当天演讲内容,万周此文想要捕捉的,是那天小马哥演讲时的吉光片羽,力图用这些碎片和轶闻的胶水拼接出一幅(不那么完整的)小马哥印象。

    深圳腾讯总部多功能厅电脑桌面上,浏览器是谷歌的Chrome,宣传片的播放器是百度影音,有点令人意外。

    小马哥曾说过,自己最希望拥有的才华是当众演讲。所以9号那天,在场听众并不意外的是,他一句话里会出现三次“这个”;中途一张PPT显示异常时会一下子愣住;30分钟的演讲中,麦克风紧紧攥在手里,两脚钉在讲桌后面的地板上,抖包袱让全场大笑的次数:两次。

    但是,听众没人敢忽略他说的每一个字,甚至极少有人用低头刷微信的方式间接表达对腾讯的敬意。用郁亮的现场点评来说,不咄咄逼人恰恰说明有底气在,不用声嘶力竭自然会吸引人来;另一位美女会后的评价则是:“他很接地气”。

    如果他当年模仿古希腊演说家的方法,口含石子面对深圳湾苦练,或者按照网上的窍门,把台下的人当成“萝卜白菜”,那么以他的智商,世上可能会多出一位演说大师,但把用户当成萝卜的腾讯可能也就走不到今天。

    做过预习的听众会发现,他的演讲实为近期腾讯高层共识的浓缩版(详见今日二、三条),笔者在场更感兴趣的是,究竟哪些个人因素,能让20年前一个爱好天文观测的中学生,变成今日中国互联网一哥。

    天文望远镜的特点是:焦距越长,望得越远,视野越小。面对远处的未知迷雾,人很难摆脱短视的袭扰:

    QQ用了两年多时间才盈利,当年差点卖掉,幸亏他忍住了;

    2004年腾讯上市,本可选择纳斯达克卖更好的价钱,不过慎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香港,因为他觉得,这里更接近投资者,而投资者也是他们的用户,更了解腾讯。多融点钱并不重要,他更想“慢慢发展”;

    两年前微信火了,如何充分利用QQ哺育微信,又保持QQ的独立性和特色,是“多子女大家庭”的头疼事,这一生死节骨眼上,他又摆平了。

    在类似的时间段,无数风光一度的同行因为走错路,转瞬化为历史尘埃。能把这三步都走对,外柔内刚的小马哥有视野,有耐性,有格局,当然也不无运气。对最后这一点,不客气的挑战者会说,腾讯成为今天的巨人,不是因为它一直选择正确,而是所谓存活者偏差 (Survival Bias)的结果。

    小马哥会对此类说法一笑了之。因为从这30分钟的小样本来看,他并不喜欢用大概念讨论问题,那天演讲,他说过的非专名英文单词不超过10个——billion、size、review、case by case……在以满口英文为能事的IT圈,这样的密度算得上克制。

    他又很谨慎,话不会说的很满,但还是下了两个十分肯定的论断:“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前一论断可能来自于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经典批评——他太想把微信做成电网那样无远弗届的超级媒介,而后一论断早已让许多同行如坐针毡。

    小马哥说,微信的特点是信息多,隔几分钟就会有消息进来。

    关键是这些消息跟你高度相关,这样即便多你也不会觉得骚扰,这一点,其他新闻、微博、购物等客户端直到今天还没做好。

    他说没微信,腾讯可能就面临重大危机。

    在做微信时,他和几个核心高层亲自上阵,打磨用户体验,在一家千亿级的公司,这样的危机感真是宝贵的财富。

    一位前腾讯员工曾考过笔者:

    为什么微信不直接把你QQ联系人一键导进来?

    为什么微信的开机画面是一个人的背影,而不是两个人?

    为什么微信“摇一摇”功能的声音是来复枪上膛,而开启画面中心却是一朵花?

    为什么微信的“漂流瓶”一天只可以捞20次?

    为什么微信的语音不可以转发?

    为什么微信发文字功能要隐藏?

    为什么微信信息没有显示“对方已读”功能?

    谜底:上述问题依次对应交际圈与朋友圈、个人与群体、男人与女人、邂逅与骚扰、真实性与煽动性、文字与图片异质信息、发送人与接收人体验的平衡取舍。说破了似乎没什么难,但把所有这些要素集合到一个貌似简陋的产品上,不容易,它经过管理高层完善后没有变得面目可憎,更不容易(你懂的)。

    细节里面有魔鬼,人心深处有渴望。人的光明面与阴暗面,相距不过一厘一毫,没有对人的认识,产品再精妙、先进,充其量也就是玻璃窗里供人叹赏的牙雕。还记得PC上功能越来越多的Realplayer吗?

    他把游戏放在第二个讲,PPT上的要点文字是“游戏-关系链”。虽然这些游戏并不复杂,但充分挖掘社交分享功能,满足人渴望认同、渴望炫耀的内心。

    小马哥曾说自己最钦佩的人是乔布斯,而乔布斯的产品开发哲学,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用户是闷骚的,他们不会向你诉说自己的欲望,所以问卷调查没什么用,但当你把直抵他们内心秘境的产品放到面前,他们就会两眼放光,大叫“就是它!”。有人批判社交网络说,它不仅充分占用了你的碎片时间,连你的整块时间也碎片化了。此处关键在于拿捏“用户体验”与“纵容人性”的火候,在这一点上,腾讯比其他“走老路”或“走邪路”的厂商经验更丰富。

    小马哥还很年轻,虽然此前曾讲过,最大的担心是不理解年轻人的习惯。但那天还是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团购者的行为模式——比如在购买前的半路上才会下单。身处高层寒冷宫阙,还没有丧失对神经末梢的感知,令人惊讶不已,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数不眠之夜。

    据一位腾讯前员工讲,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就发给了小马哥,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二十来分钟,小马哥就发回了修改建议;另一个在腾讯员工中流传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马化腾英文名)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10点回了邮件,VP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

    技术宅男升级为管理者,QQ也由一张软盘能装下,变成今天57.7兆的庞然大物,对于已经有近3万员工的腾讯,大企业病是不可避免的魔咒。如何应对?他没有谈自己的勤勉,而是讲员工的年轻化(平均28岁)、简单的工程师文化(50%为工程师)、内部产品团队竞争机制(微信发布前,有好几个团队在做)……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技术开发者可以在人性的弱点上做文章,而身为管理者,又会痛恨人性的弱点,他在答问环节十分肯定地说:“凡是接触到钱、靠人治的地方,百分之百会出问题。”这表明,他不相信有任何制度能防住人的贪欲,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把不好的风气清掉”。

    小马哥在演讲中两次谈及阿里——腾讯公司的生日11月11号,让阿里做成了购物节;腾讯要与传统行业合作,而阿里要摧毁传统行业——陈述事实而无评价;他对小米的营销、携程的移动端颇有兴趣;他说腾讯的下一步是做开放平台,让大家在上面创业,正如微信公众账号登录页面那句“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为此,他说愿意分享腾讯的关注度资源……

    他的演讲风格像个产品经理,讲起自己的“孩儿”,没有乔布斯甚或雷军那种“抓人”的舞台形式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麦克风突然转到了右手,左手在空中做起大幅度的手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耐心、慢热正是他的风格:先不问用户能为你带来什么,而是先问你能为用户带来什么,只要集聚了足够的人气,就一定能找到不损害用户体验的盈利模式。腾讯才15岁,好戏还在后半场。

    小马哥曾经说过,他平生最自豪的事,是1986年拍摄哈雷彗星,但9号现场,他没有给笔者借此发问的机会。那天下午,他最自豪的一件事是:QQ里面经典的消息提示音,是当年从他的摩托罗拉寻呼机上录下来的。

    笔者把这段提示音贴在下面,如果您已经听过无数次,不妨再点一下收听。“嘀嘀嘀嘀嘀”——那是腾讯巨人婴儿时代的第一声啼哭。

腾讯开放平台总监陈鹏:什么是开放互联网

    万周按:腾讯是万科学习的三个榜样之一(另外两个是汇丰和铁狮门),此文是腾讯开放平台总监陈鹏在万科营销系统年会上的讲话,涉及互联网精神的三个方面:平台、能力、生态。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万科,能够跟营销系统这么多领导一起交流互联网。中午跟几位领导一起吃饭也在跟我聊说到底是什么叫互联网精神,2013、2014年这个词提的特别多,互联网精神。我自己在互联网待了六年多时间,感触还是比较深的,让我一下子给互联网精神做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还是不太好定位,但是我相信今天在场每一位领导心中都有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比如快、网络、流量。其实整个互联网20、30年发展过程中,确实非常快,有一些巨变,而且在严重的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今天中午我听到一个词:危机感。我觉得还有蛮有感触的,因为腾讯公司自己就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公司,比如今天说微信,在座没有哪一个人不用微信的。微信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又叫好、又叫座的产品,但是在我们内部对微信本身,我们也在担心以后被超越或者颠覆,所以说在今天我们腾讯内部对于微信已经是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今天中午我们聊天,说到万科也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公司,你们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远远没有超过万科的水平,但是你们的领导跟我说,其实我们对比的不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担心小米、腾讯哪天如果做房地产,会不会瞬间超越万科。从这个来说,腾讯和万科在很多管理理念上是有非常共同的地方。

    今天作为一个外部嘉宾跟大家分享,讲一下互联网最近这么两三年的事。其实事情并不很久远,确实最近两三年我自己都感觉到发生了非常大的行业变化。对我来说,包括对整个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本人现在在腾讯负责开放平台的工作。我08年进腾讯后开始负责农场,相信今天很多人玩过偷菜,是一个风靡的游戏。现在我们主要负责腾讯和所有外部行业的合作的一个工作。包括说我们跟游戏、跟电商、跟各个领域都有打交道。我们合作有将近50万个应用的程序,数万家公司,我们每天跟这些公司不断交换数据、交换经验。每天我都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在快速演变,从一个公司从2个人到100人、1000人,也有最后关门的。包括他们业务从A转向B、C,我能够非常深刻感受到这个行业变化趋势。

    今天带来一个分享,开放的互联网。今天在座都是非专业互联网人士,给大家讲非常专业的互联网,大家可能听不懂。我讲一下开放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模式,这个很像我们有一个楼盘或者有一片地,我们拿出其中两栋做产业园,这两栋我不卖,我出租作一个电商产业园,很像这样一个模式。对腾讯公司来说,我们前几年时间都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我们天天说用户想要这个,就做这个,想要那个,就做那个。后来我们换了一个思路,用户需求这么多,如果什么都做,永远做不过来。不如换过来,我们不做的,让行业来做,我们把我们这个地方开出来,交给行业共同运营,然后产生收益共同分成。这个模式非常好的解决了公司前几年的问题,我们永远是在追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现在变成我们和行业一起来做。一个公司永远比不上一个行业的创造力,行业在前进,我们被行业带着前进。到今天如果看腾讯公司财报,开放平台业务已经成为公司很重要的业务板块。我们说感谢行业的前提,也是我们自身足够开放。只有一个足够开放的互联网才能拥抱行业。我的很多案例都是腾讯公司的案例,但是我想讲的是整个互联网平台都在不断开放,带动了整个行业发展。我们在开放,平台在开放,平台的开放加速了行业这样一个巨变的过程。

    开放的趋势,互联网这么多年发展,包括腾讯公司我们一直讲平台为王,首先在互联网要做大,首先要做平台。我的平台是免费的,用户可以免费来使用我的QQ、微信,免费体验我的业务。平台是整个互联网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实到2009、2010年左右,我们发现国外的公司转变思路了,facebook是一个最典型的,他一两年后自己不做任何内容,全部靠外部开发者贡献。我们公司09年就看到facebook非常快速成长,全部靠外部开发者。我们看到这个模式可以有所改变,原来我们可以让行业给我们贡献力量出来。现在但凡是一个大的公司,必谈开放。开放已经成为所有互联网平台级公司必备的。说句玩笑话你不开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平台。现在开放已经变成一个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公司都愿意跟行业共赢,不管是真开放还是假开放,起码是一个姿态。包括腾讯开放,我们开放第一年很多人说你们就是说说口号,后来分了这么多分成出去,大家才开始认可我们开放的价值, 因为这是行业一个趋势。

    开放2011年是一个最集中的时候,大公司都在讲,尤其以腾讯开放作为标志性事件。Pony都在讲我们腾讯要开放,他对外讲要分出去200亿,老板说要再造一个腾讯。这是当年的情况。我们也讲到到底什么是开放?到2013年我们给行业分出去的钱已经50亿了,我们两年做了50亿,这对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大数字。大家看到很多创业板、纳斯达克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美股、港股、创业板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被我们开放平台带动起来上市的,当年他们都很小。2014年资本市场热钱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科技股上市,开放带来一个行业的发展。

    今天在座都是做营销的,其实咱们万科从我的角度看,万科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开发者,你们也是要利用平台、利用大平台力量把你们产品、把你们品牌、把你们文化传承出去。对我来说,我就是一个平台方,在座的就是一个开发者。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你们怎么样利用好这个平台开放这个趋势,来做好咱们的营销。我们讲营销也好、讲市场也好,不能逃避流量。因为做任何事情没有流量,再好的楼盘,没有人光顾也是白做。流量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我个人总结互联网就两个关键词:流量加上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了流量、商业模式,这个公司不会差到哪里去。流量在互联网,首先我要把流量贡献出来,怎么贡献?两种形式:一种是,比如他会有这样一个web页面,他通过这个web收流量,用户点进去看他的官网。另外一个是手机应用,有一个一个的APP。这两个有不同点。电脑上,我开QQ音乐、玩QQ空间、游戏,我会因为某一个平台强大流量吸引力而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一样了,你不会依赖于某一个软件,比如QQ和万科APP对用户是一个并列关系,用户不会说我一定要开QQ软件。这个时候在手上的平台是谁?其实是系统,比如是苹果、安卓,他们是最大的平台。苹果也好、安卓也好,开放也很快。他也不是自己做所有软件,你们所有的都可以上来,我让你下载。安卓更方便。这两个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刚才说微信也有压力,现在微信虽然很火,但是用户不再是第一任务首先开微信。很多用户第一时间开美图秀秀或者新浪新闻等等。某一个应用可以瞬间卷走用户注意力,这个时候生态不一样了。对我们来说,不管是web还是APP,我们都希望能给你带来流量,这是核心。

    开放有很多,每个平台开放都有自己的流量聚焦地。腾讯有微信、QQ、QQ空间、QQ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基本上腾讯把所有自己最好的平台全部拿出来了,你是一个开发者,比如万科的APP是一个程序,你可以出现在腾讯所有最好的地方都可以出现。这代表一种态度,我是彻底的、我是绝对的。基本上我们把我们平台全部拿出来了。等于说微信里可以搜到万科、QQ空间可以搜到万科,这是互联的一种态度。QQ、微信有那多用户,包括微信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用户活跃度非常高。如果你业务能够走上这些平台,即使没有广告情况下,自然流量带动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所以说,流量只要他们能开放,就不再是一个那么难的事,起码你可以获得一个最基本的流量。比如万科今天真做了一个营销的应用,到底怎么接入?用户会说点一下,打开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会出现在很多地方,QQ上面、空间里面都会出现。这是一种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做成一个手机的APP,我们把你接进来,这些模式我们称为市场模式,都是给这些内容、给这些开发者们带来流量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拿腾讯举例,我们每天有超过亿次安装行为,这里面的用户这么海量,什么用户都有?有想买房的,有想买车的,怎么利用你的内容把他们选出来,其实这是大家探讨的话题。包括我们一直在研究我怎么细分这些用户,用户这么多人来操作,我怎么细分他?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刚才讲这些东西,对大家最关键是说平台其实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和流量,但是平台本身是一个没有被细分出来的,有很多很多种商户,明天腾讯改名为服装市场或者鞋城,可不可以呢?我其实可以,但是靠腾讯自己给用户归类是很难的。我们通过引进内容后,通过用户行为帮我们分类了。这个用户今天装的是房地产的APP,我就知道这个用户是喜欢搞地产。明天他装了一个淘宝的APP,我知道这个人喜欢购物的。通过内容的这种收集,我们能够给用户做很多非常清晰的定位。你们平时上QQ,看QQ的广告,比如你和你的家人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这说明我们在分析你们的喜好. 这个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我个人理解大数据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两个事情,一边抓数据,一边分析数据。你做了什么行为都记录下来,我就根据你的行为分析,对应出东西出来。比如你天天点手机,我给你出手机。腾讯也不是做的很好,大数据我们还在积累中,现在有很多数据我们分析不出来。之前我们尝试万科在腾讯投广告,投一个广告,比如定向深圳市盐田区想买楼盘的用户,我们对用户抓的不是最精准,我可能能抓住用户是盐田区的,但是抓不住到底用户是不是想买房的。我怎么抓呢?我不可能天天发问卷问用户,这其实是一种骚扰。我们不会这样做。我们会接入很多跟房相关的应用程序,比如房地产新闻、房产论坛,我们会接入很多这样的内容,然后我们就看深圳盐田区有哪些用户看这些APP、论坛,我们就知道这几个用户每天在留意什么,房产论坛这些东西。就知道这些用户肯定有购房需求用户,我们把它抓出来。当明天再投广告的时候,我就把你的广告定向给他们,准确率高很多。现在我们在游戏、电商的广告数据很多,但是基于房的东西还很少。所以会导致今天定位不够准确。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时间问题,因为数据是可以积累的。再过一、二、三年,随着用户做更多关于看房的行为,这个准确性会提高。大数据其实说起来并没有多么高深,只是说是一种思考的方案而已。

    我们很多平台,我们接入应用,一点接入,全平台发布。非常方便。我们有50万款应用都是这样导进来的,非常海量,基本上用户所有需求都有。对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很低门槛的事情。包括我们能够实现一天接入,腾讯做这个事情做的很纯粹,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实现一个开发者你什么都不要,哪怕你没有一分钱,你只要有一个代码就够了,我们先服务器、宽带全部打包过来,非常快的加速了行业快速向平台靠拢的过程。50万两年内还是一个非常高的速度。

    流量是任何行业都一定要有的东西,除了这个之外,我第二环节讲的是互联网能力,互联网我们自己总结自己做的挺高端的。比如这是一个广告屏,所有人看这个广告屏是一模一样的,这是靠流量吃饭。但是如果今天这个广告屏,你们看的是不一样的,这是靠能力吃饭。在互联网纯粹把一个流量卖出去、导出去是低端的广告。让不同人看到不同广告,是高端的。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我们更多想怎么样采用广告屏切成N份卖更多的钱,这个思维可能在互联网行业会更加的表现更明显一点。所有的互联网行业都会提精准化,就是希望说不同的东西。比如你是一个MM,我让你看烟的广告,你觉得这个太糟了。但是MM来看衣服,男生看香烟,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是更高级别的东西。讲到互联网能力,到底哪些能力比流量更重要?能力通过放大,是可以把一个点放大成N倍的。第一个,登录能力。腾讯出了QQ互联很好用,用户不用登录那么多帐号密码,只要记住QQ帐号密码有可以了。这就是一种能力。在普通的地方,比如在线下看每个公司都办会员卡,很烦,要拿出N多张卡出来。如果有一个卡能够,只用告诉你我的这一个ID是什么,在任何百货公司都可以办到VIP,这就是非常方便。我们让用户觉得方便了很多,从此我只要记住一个就好了。

    腾讯做了很多能力的接口数据API,我允许你查这个用户的头像、性别,这个对开发者很难做到,但是我现在把它全部分享出来,我告诉你这个用户多少岁、喜欢什么,我们都知道。我们把这个东西分享给开发者,他就可以利用。比如今天开了一个商场,一楼是服装区、二楼是鞋区,这个时候我帮你推用户,我会引导想买服装用户进一楼,想买鞋的用户进二楼,让他节省逛街成本,直达核心的地方。你是一个女性,我建议你去一楼,你是男士,我建议你去三楼,我会有这样一个能力去辨别。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好地被我们推到他所需要的区域。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关注,我们叫社交关系。在腾讯,关系链是我们非常核心的能力,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被传播给他的好友,他的好友可以因为他的行为产生变化,比如今天你买了一双鞋,你觉得不错,你告诉了好朋友,我会因为你推荐而购买。传播是一个没有上限的东西,这个房子能住多少人,是有上限的。但是我能邀请多少人来这个房子是没有上限。互联网讲流量,流量他永远是有上限的,QQ今天做了这么大,微信做了这么大,有一天是涨不动的。但是传播是没有上限的。一个人有1000个好友,我可以把信息给1000个人,他们每个人传给1000个人,这个传播是无上限的。这也是我们内部认为关系链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我们把关系链拿出来开放这是我们最纠结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是拿出来了。比如说我的同事今天装了一个软件,唱吧。他通过QQ渠道看到好友安装了软件唱吧,我点一下,这就是传播的例子。传播可以让你的效果产生N次方,包括我们一个广告系统,广点通就是利用了这个特征。今天互联网开放做的最好的就是腾讯,包括关系链也只有腾讯有。这个东西是为什么腾讯今天在这个行业做的很好的关键原因,我们开放的很彻底。

    我现在每周都在跟不同的人沟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诉求,比如游戏开发者需要我的Q币支付,他会跟我聊Q币支付。明天来一个电商的,他说想要微信支付。有些做地图的,说我要你们地理位置的接入口。还有人说我需要用户生日接口,用户过生日那一天我买礼物。每一个行业的人都找我们要不同的接口。今天来到万科,之前我们跟万科小范围合作了一次,我们一直想不管从广告者来说,从合作者来说,我们都觉得万科是有线下强大资源的公司,我们想能不能跟万科合作找一些你们需要的东西,比如说我想要盐田区高收入群体的用户,假如要这样的接口,我们可以探讨出很多合作的机会。

    包括我们对开发者,我们很方便。从接入到最后结算一条龙服务。咱们万科也有很多商场、物业,我还是举一个商场的例子,比如商场里面从入驻到分成,不需要任何一个人操作,避免了很多管理风险。我们就是这样一个自动化流程,非常方便,门槛很低。包括我们云平台能力,存储、带宽、安全、区域分析全部在你的页面看到所有数据分析,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整个是打通的非常通畅的流程。

    讲到这个之后讲一下广告。我不是卖广告的人,我只是想讲一下广告这个模式,腾讯广告叫做广点通,腾讯广点通2011年推出的,传统的广告业务,他们是怎么卖广告呢?大家很熟悉这个模式。一块屏,我买你一天,给我100万,这是最传统的广告模式。一天多少钱,包年多少钱。这是以前的模式。广点通是什么东西呢?是一个效果平台。有两点不一样,以前广告是我先给你钱,广点通是我按点击收钱,点一次收钱,用户不点不收钱。按照效果付费。对这样的模式,广告主很清楚知道。以前我卖一个广告屏给你,你根本不知道效果。全靠发问卷调查。现在我按点击算,收了多少钱非常清楚。这种广告模式可以实时调整,今天上午放一个帅哥,不太好。下午放一个美女,我可以随时换广告。因为是互联网的。我的点击率、转化率全部可控,而且是实时可控,这叫做实时效果广告。现在的腾讯广告,慢慢走向这套系统,不再只有原来固定广告模式。这里我也跟你们分析一下,从平台、广告主来看不同的地方,从平台看,QQ聊天,广告位多不多?一点不多,就是一两块广告。为什么一两块广告能满足这么多广告主需求?1000个人看1000个不同的东西,我们把用户细分,每一个广告位切成上亿份,你可以是其中亿分之一广告主,对我们来说,一个广告位ROI变现能力远远强于一天卖给一个广告主的效果。每天有几十万个广告同时在跑,这绝对可以让一个广告位价值变大的很好模式。如果高速路广告位可以变一变,他可以更加卖钱。现在有什么三翻、四翻的,我看到一个十五翻的广告位,这个公司也是挺有创意的。如果一个广告位能够卖出上亿份,肯定比你卖一份赚钱。这是毫无疑问。这是从平台看的事情。广告主看什么呢?一个点击收一次钱,以前广告主,我没个几百万,不敢谈广告。现在很好,我们现在很多广告主都是义乌的那些卖钮扣的、小店铺主,可能一个月成交额就50、60万,但是每个月愿意拿出4、5万投广告。2元点一个广告。就拿卖茶叶蛋老婆婆都可以买我们广告,因为不需要很大成本。这个模式对广告主来说,广告主的市场从头部快速往长尾移动。只要是经商的人都可以买得起广告。以前的广告是不是每个人可以买得起。我今天想推广微博,可不可以买?以前不可以,现在绝对没有问题。这个模式下,广告变得非常简单。这是我们的广点通。它有很多重要的因素,第一,数据源必须足够强大。这个没有问题,腾讯有QQ等等,好多数据源。第二,我们非常好统计到整个数据纬度的分析。这个就是大数据,那么多数据过来了?我怎么细分它的行为,划分群体来推荐。这就是要做的工作。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我们现在能做到年龄、地理位置、男女性别,只有这三个指标是最精准的。用户可能喜欢其实这个指标也不够准,因为沉淀不够多,以前只有游戏、新闻,现在再分细一点,新闻里面看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的,可以分一点。但是你说到房、到车,用户数据沉淀的不够多。现在这个系统还在快速抓取用户数据,正在学习中。他学习够强大后,用户就可以分的足够细。等过两年,我只要把用户纬度做多,一个纬度就两个人,可以区分得出来更多维度。我们是关系链,我们原来卖广告,你看广告,看过了仅此而已。好友是不知道的。现在不一样了,我看完广告,告诉好友我看过这个广告了,他因为我看了广告也来点击,这个带来的效果,第一,他是免费的。第二,好友跟你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说你们是同学、同事,你们很多地方的纬度,比如经济水平、喜好等等相近。我看完广告,好友点的概率非常高。因为有了关系链存在,我们这个广告变成一带N的模式,明明买的是一个点击,最后带来十个点击,而这个还是免费的。我们QQ群有很多,有业主群等等,我现在可以定位到QQ群的属性。现在QQ群很麻烦,让你填很多资料,买房、买车等等,为什么填?我要弄出一个属性出来。我们有很多买房的QQ群,在这个群里某一个人今天点了万科的广告,他分享给好友,好友势必会跟着一起点。这是一个用户群带来的结果。这个真的是可以做的事情。只是腾讯现在还没有那么快,没有做的那么好。我们会在讨论把QQ群这个东西开放出来,把买车群、买房群全部找出来,往里面去接入广告,这个形势下,群带效果非常好。广点通就是能够帮助你把一个广告变成N个广告的很大的一个模式,成本变得很低,又准又不贵。目前广点通从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又准又不贵的广告。包括广点通会自己学习,他会不停每天统计。比如说我今天看了这个用户买房用户,他点了两下,点完一次再也不点了,我知道这个用户可能不感兴趣,马上换掉。这个纬度一个月内看不到了。我给你换一个烟的广告,我会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纬度。通过这样一个数据系统,我们很清楚辨别用户喜好,学习他,分析他,给他分类。整个广告模式是这样的。我非常希望说2014年万科能够跟我们有更密切合作,比如刚才说的QQ群,我相信这个地方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我又能准,而且又有关系链推介,这个地方效果会好很多,这是我个人期待的地方。

    移动端也讲一下,现在很多广告基于PC,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手机的广告。今天讲互联网,不讲移动,觉得自己很老土了。言必谈移动互联网。我们现在互联网广告模式从最开始线下广告,走到线上广告,然后走到移动广告,有不同变化。现在手机上看的广告并不是太多,你们下载程序的时候会有广告推荐,这是一种。还有一种,你们的软件底部会塞一些广告。现在手机时代,屏幕太小,想放一个视频广告很难。你放了,没有人点击,还耗流量。没有人敢在3G下看电影,我相信2014年,4G出来,会出现纯手机看电影。手机上到底怎么做广告?比较通用的模式是有两种,一种是我自己做一个APP,如果有广告,永远不会有人点。我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南航的手机APP,会告诉你这里买每一单可以省50元,这也是一种合适的案例。很多很多应用,很多公司会在这里开发APP。我今天中午听说万科也有APP。我感觉可能更偏广告,但是一个用户绝对不会每次点广告看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一个模式,借平台之力。腾讯有认证空间、微信公众号,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装过南航、招行的公众号,我自己出差常常飞来飞去,南航那个最常用,可以办值机、改签。现在微信公共号出来,可以直接在上面开商店。我借助平台的力量做一个营销的。以前的公众帐号,包括认证空间,名博,都是属于1.0模式,用户只能看,不能做任何反馈。以前没有交流。现在公众号是2.0模式,我可以跟你交流,能够动起来了。因为能动起来后,就好了很多。比如说我发现我想买房,他会问我想买哪的房?而且手机跟着你走,你在哪,我们都知道。我会根据你的地理位置告诉你我想吃饭,我会告诉你周围附近50米哪些餐厅。这都是可以做的事情。只是说现在还没有看到。比如微信最近可以直接打车,我输入要去的地方,微信自动把地理位置告诉周围的司机,你这边有一个乘客要去机场,马上就有司机接单。非常方便。我个人觉得手机好可怕,等于每个人身上装了一个追踪器。我可以追踪你所有的事情,第一,我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且我还可以影响你让你做什么。手机就是一个追踪器,改变你生活模式的一个东西。真的很可怕。相信在座大部分都是被手机影响了,像大众点评等等。移动广告玩法不一样了,不能简单说告诉用户这个房好、这个房便宜,这个房高端。我挺爱看广告的,飞机上的广告基本上被地产公司占据了,都是什么高端、大气。我总想问我想买怎么办?有没有一个电话?这个成本还是挺高的。如果今天我在三亚,你能够公众号直接推出来周围有几个楼盘做什么活动,其实感觉很好。我飞北京,你卖一个海南岛的盘,就很难打动我。但是我一到北京,你说欢迎来到北京,最近有这几个盘在销售,就会好很多。公众号真的是移动互联网下的一个产物,他把整个品牌和用户之间联系做的更加互动、更加有地理位置的特征在里面。我们也在想移动上做什么东西让广告主收益。比如说,你们有没有想过某一天你们在电脑上做的操作能够影响手机,比如我今天想装一个程序,我先怎么装呢?我肯定手机打开APP商店下载,现在换一个方式,今天你在电脑登录QQ,手机上登录QQ,同一个ID其实你们是联动的。我在电脑上做了一个操作,其实可以直接触发手机上的事情,叫做无线隔空传输。以前还要插线。现在不用了。比如今天我看到万科一个盘或者看到一个新闻,我想留下他,我怎么做?不能复制粘贴,我点一下下载到手机,马上你的手机开启一个进程,为什么?前提是有一个ID能够覆盖PC和手机共通的。将来移动端广告我们换一个方式卖,因为移动广告位太小了,我让你们在电脑上卖广告,然后带来的是手机上一些操作的时候,他就会好很多。我以后也不用抢手机上广告位置,电脑点一下,马上手机装起来。这样的操作模式会非常好。在这一块,互联网广告行业都在大力研究怎么样用互联网挖一些东西出来。这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我很愿意能够拿一些案例尝试一下这种模式。

    我们自己也做很多年,包括做互联网也在讲说对我们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利器不是什么流量、钱,是我们的经验。包括今天我在这里讲也是一种经验分享。除了帮助行业获得流量,也帮助行业获得经验。我们也希望打造出很多腾讯式的创业公司。很多公司跟我们的装修、工卡都做的很类似,这都是打造一个公司文化。这是腾讯文化一个外延。我第二环节讲的是关于能力部分,希望大家理解在互联网,能力更高于流量。

    最后一环节讲生态。对我们来说,你会觉得很奇怪,一般讲这个词都是政府讲。但是为什么我们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定政策。游戏利益分成,到底“5-5”分还是“6-4”分,分多一点分少一点会影响行业格局。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拿着调控的一个东西。我们内部总说自己是发改委。我很能体会发改委的痛苦,每回油价一涨,大家骂。骂春晚已经流行了。其实我的理解,发改委在这里面,油价为什么上涨?很多东西其实单纯从民众是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我今天要提高某个行业分成比例,我一定有目的存在。我们看行业,我们这么多开发者,我们有50万家,如果做2、3年,死掉49万家,只有1万家活,这个行业是失败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大多数人活着,不能活一部分,死一部分。我们关注是整个生态体系怎么调控它的平衡。包括我们很多能力都是分级的,对这个店铺允许你投广告,我可以给你开一个小门在那边,保证大家起码都能生存下去。包括淘宝也很痛苦的,他这么多卖家,真正赚钱的就是那么一点,不部分是不赚钱的,这些人活不下去就暴动。淘宝也很痛苦,不能说广告只给有钱的店铺,没钱的店铺能不能买广告呢?生态这个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大家都在想怎么调整这个生态,让大家都能生存。我们怎么样去调控生态很多时候也是靠一些能力项。比如我给谁,不给谁,这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对不同的开发者,我们给的能力不一样。

    我基本就讲到这里,讲的可能比较快一点,今天跟大家介绍了互联网动态、一些好玩的东西,也希望帮助万科更多尝试,强强公司的合作,一般都是能够有很多很厉害的东西出去。谢谢大家!

郁亮: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改造万科

    作者:李永生

    1月15日,型男郁亮又一次造访良渚文化村——这个他钟爱有加的项目。一袭黑色休闲西服外套,白色薄衫下面,结实的身板尽显棱角与线条。成功转型“万科运动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后,郁亮自嘲自己逆生长,已经有了一大批渴望抓住青春尾巴的中年企业家粉丝。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郁亮提前送给了自己两大50生日礼物——登顶珠峰,跑完全程马拉松。在45岁之时,郁亮给自己立下的三个目标,如今只剩下“6块腹肌”。与此同时,郁亮也带领万科,将业绩冲到1709.4亿的空前规模。

    除了持续植入挑战巅峰的企业基因,让自己和整个万科变得更健康,2013年,郁亮还两度率队考察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家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而接下去,郁亮又开始筹备去小米公司和海尔集团“取经”。

    2014年,郁亮正在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而万科,则正好走过整整30个年头。面对绿地、万达、中海、碧桂园等虎视眈眈的追赶者,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不惑郁亮和而立万科,都在为迎接全新的挑战而准备。

    1月15日,郁亮在良渚文化村接受住浙网等杭州媒体专访。以下是郁亮在良渚文化村接受住浙网和杭州诸多媒体采访时的问答实录。

    问:郁总去年先后率队去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考察,这两家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给万科带来了什么启发?

    郁亮:我不但去了阿里、腾讯,接下去还要去海尔,去见张瑞敏,我还约了小米雷军。

    我们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改造我们自己。我们去阿里、腾讯,并不是为了学习移动互联网工具,我们缺的不是工具,缺的是思维。

    海尔打动我的就是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们之前所有的,包括百年老店,基业长青,都是建立在工业时代基础上。一百年来,从通用,到福特汽车等等,他们为全世界的企业管理,提供了无数的案例、规则、经验。但是这些东西,到今天这个时代,还能不能用?

    没有所谓成功的企业,只有这个时代所允许你存在下来的企业。为什么我之前老说万科没核心竞争力,因为市场和行业瞬息万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一直保证企业高枕无忧。

    在没有破坏性创新,没有颠覆性创新的时代,核心竞争力是可能的,靠精益求精、日积月累,就可以做到。在一个破坏性创新的时代,核心竞争力没有可能,因为战略本身建基于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之上。

   问:更直接地说,去阿里、腾讯能给万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郁亮:脑子,这是最明显的。因为我跟他们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但我希望我的员工,他们也要去,管理团队也要去,接受这个训练。你要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因为我们下一个要做的事情,当把自己定位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自己放在这个社会里的最优秀的企业对待,而不是行业里最优秀的企业对待了。你是城市配套服务商,你跟很多行业会打交道,这个时候就需要说,你能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优秀企业。那么,现在的时代,最优秀的企业有哪些,你能不能跟他们比肩在一块,这个题目需要去求解。

    因为你没有比较的话,在这个行业里做久了,可能会固步自封,觉得我们都挺好的啊,你看方方面面我们都全有了。但是五年后你还有没有呢?

    万科现在我觉得属于“人无远虑,必有远虑”。万科在未来五年之内,我觉得都没什么特别大的挑战,因为它整个安排布局各方面都很完整了。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五年之后,如何转变的问题,毕竟,船这么大。

    问:您提到这是颠覆性创新的时代,要拥抱变化,那么,作为一家两千亿的庞大企业,万科如何保持快速应变能力?

    郁亮:你想,全万科的人,过去三年为什么变得更健康了,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不是万科做到了嘛。觉得很难,是因为没有想过,去想总有办法。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个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都可以学习。

    当你认识到问题,能找到老师,我觉得一定能解决。

    提问:海尔和小米也是传统企业,为什么也是万科取经的对象?

    郁亮:因为海尔作为一个优秀的传统企业,在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阿里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他最重要的思想是平台,生态系统。现在海尔的改造,也是改造这个平台,把这个公司变成一个平台。我也很想把万科变成一个平台,就是所以万科人在里面,是一个能施展他的才华、他的事业的平台,而不是公司的平台,是公司为大家搭建的平台。

    小米对我们也是很大的启发。小米做着再传统不过再红海不过的手机、电视机,却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问:万科一直专注于住宅开发,现在为什么将自己定位为城市配套服务商?

   郁亮:在城市发展中,主角是人而不是房子,所以万科做的,肯定是城市发展的配套和配角。早年城市最缺什么?住宅,所以我们做集中精力做住宅。

    城市也在不断变化,比如纽约,这么成熟的城市,也还有工地,有旧城改造。只要有变化,我们就有机会,我们是为这种变化提供服务的。只要是城市需要的配套,我们都可以去做。

    我们过去说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住的房子。现在整个策略,只改了一个字,有人住的房子,改成有人用的房子。这个“用”字,除了住宅也可以是办公、商业和休闲娱乐类物业,比如做生活中心类的社区商业,万科目前在深圳、苏州等地做的美好广场就是代表作品。只要有人用,这房子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去做。

    定位改了之后,在内容上,比原来更丰富了,也给我们所做的事情,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问:你提出万科要在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四个纬度上均衡发展,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会不会很困难?

   郁亮:四个纬度的平衡很容易,因为我只要他们不要有明显的短板就够了,不要有拖后腿的地方。

    总部对一线公司的考核,就是四个指标都保证60分就够了,我们是60分万岁,所以反而容易。至于60分以上,一线公司能做多少分,他们自己去干。我们不可能都设定一个统一的增长目标,因为每个公司的发展阶段都不一样。就像60个人,有的处于青春期,有的已经成年,每个人的能力与欲望也都不一样,不可能要求大家都去按一个标准生长。

   问:杭州公司去年销售额破百亿,郁总如何评价杭州公司在2013年的表现?

   郁亮:杭州公司是去年集团两家优秀公司之一,另一家是昆明。

    经过前几年的一个很好的铺垫和休养生息,杭州公司在去年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成绩。当然,杭州现在的管理团队很努力,也很能干。

   提问: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走出国门,万科的国际化进程如何?

   郁亮:万科海外布局在同行里不是最早的,是最早的一批。从动作上来说,也不是最大的,但我们是做的最好的。

    因为我们的想法特别清晰。我们去美国之前,我们想清了一个道理,就是说,万科在海外跟别人不一样。第一,绝不能学80年代的日本,我们并不是手里有钱,去抄别人底去了。我们是要学习的,我们要寻找我们自己的未来,要从纽约这些地方,看到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未来的影子。

    第二,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美国这些优秀的发展商今天还在,我们要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去学习他们怎么运营、怎么管控。我们去了之后,学会很多东西,方方面面,触动很大。

    在做法上,我们也不一样,我们都是当地组建团队,完全是抱着学习态度,用国际化团队,处理国际化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中国客户要走出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很多客户没买房资格了,那么,他们资产配置里面,需要有海外房地产。